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与阻碍

[《汽车与配件》2024年第13期], 国研网 发布于 2024/10/12


同时,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本文也指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阻碍,包括技术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本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探讨了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面临的的阻碍。首先,对新能源汽车概念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同时,本文也指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阻碍,包括技术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本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结合当前形势,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随着世界各地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节能、绿色、效能高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已经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结合国家战略扶持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阻碍,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为使用先进的能源动力系统,大部分或从根本上采用新型能源的车辆,这主要涵盖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等。与传统的燃油车进行比较,新能源汽车具有低排放、效能高等优点,在应对能源紧缺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起着显著的重要性。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政策支持保持连续

202071日《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全面禁止或部分限制V”VI”标准以下车辆上牌,2024年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推出了汽车换政策,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车企联动,安排资金支持汽车报废更新,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并在相关《行动方案》提出,便利车主交车、推广上门收车服务模式。

结合2024年我国第四次延续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维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稳定和提高市场期望值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改进整体环境,进而挖掘大众消费潜力,并巩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应继续保持,确保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布局。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新提出的全固态电池是指电池内部完全没有液体,电池的负极采用的是金属锂材质,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锂电的液态电解液及隔膜。全固态电池不仅可以在-78℃200℃区间保持稳定的放电效率,而且电池循环寿命是传统锂电的40倍,电池寿命达20年。目前各大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布局全固态电池行业,力争全固态电池市场一席之地。当前,我国全固态电池相关企业有宁德时代、长城汽车、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珈伟股份、珈伟股份。此外,国内企业比亚迪、国轩高科、中天科技、当升科技、亿纬锂能、横店东磁、国珈星际等企业也开始相继布局了全固态电池市场。国外丰田和宝马计划将于2025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车型,2030年实现量产。整体来看,随着各车企在技术上的不断钻研,我国全固态电池行业商业化发展指日可待。

固态电池电池能量密度大、续驶里程长、充电速度快,这都将大大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用车体验,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传统汽车。同时,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应用,也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近年来燃油价格不断攀升,燃油车的用车成本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节能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多方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6%。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品牌建设加速推进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品牌建设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加速推进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一些企业还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续驶里程不断增加

在新能源汽车进入全国市场之初,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整车续驶里程,在上市初期,无论是纯电还是混合动力的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续驶里程及使用便捷程度都难以超越。但近年来,新推出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续驶里程不断增加,在20245月上市的比亚迪海豹06DM-i满油满电综合续驶里程可以达到2100km。其中,纯电续驶根据配置不同,也可以达到80km120km,完全消除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续驶焦虑。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阻碍

思维定式急需打破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事物,大家的关注度普遍偏高,所以像网传特斯拉制动失灵、自动驾驶失控导致的事故会被大量传播,而且大家也愿意接受这些信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大家就会形成一种定式的思维: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成熟,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人身安全隐患,因为调查需要大量的时间,正式调查结束短则3个月、长则612个月,等过了这么久官方再去澄清,往往人们脑海里早已潜移默化形成一种固化思维,就是新能源汽车好像总在出问题,别人说新能源汽车故障率低,和自己的固化思维,或者说脑子里的刻板印象,是不相符的。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早已认定的观点,几个数据就能改变大多数人的观点,这是不现实的。

技术瓶颈仍需突破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技术难题急需解决。例如,纯电动汽车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充电设施的覆盖范围和充电速度仍需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普及。这些技术难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将难以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因为市场发达程度不同,发达城市新能源汽车销售点较多,售后服务比较完善,充电设施覆盖较全面,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程度还高一点,但大部分乡镇和欠发达城市的情况恰与之正好相反,个别地区的电网较弱,电力供应不稳定,且维修保养的网点相对较少,无法提供及时且专业的维修和保养作业,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用车需求。但是,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镇农村,充电速度不够快、充电桩的兼容性不够好等问题都是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使用体验,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成本问题仍需解决

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相对较高,这里包括购车成本和维护维修成本等。以新能源汽车里的纯电动汽车为例,因其动力核心部件电池的成本较高,有些品牌的电池容量衰减过快,虽然近两年部分车企对于电池延长了质保时间,并对容量不足80%的电池提供免费换新服务,但是对于电池容量衰减原因与过程的种种限制还是让消费者感觉不实在或难以达到要求。并且纯电动汽车整体车身较重需要搭配规格更高、价格更为昂贵的轮胎,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相对传统燃油车来说还是相对较小,所以难以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此外,以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为例,混合动力汽车的维修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这增加了其使用成本,且有些车型如理想L7油、电两个系统的保养周期不一致,导致车主需要为非故障原因多跑几次4S店或维修厂,这也增加了车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因此,如何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性能上,还体现在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多数老牌车企也都进军新能源产业,并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技术,加快扎实生产的脚步,这些老牌车企的基础生产线和改进后的新能源相关生产线也在展现机械工业特有的先天优势,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关系。

与此同时,很多优质新能源汽车外资企业如特斯拉,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布局中国市场,并在近两年利用降价、增加续驶里程等策略加速占领中国市场,这就让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程度变得更加剧烈。

新能源汽车自燃问题

前文已经提到,因为新能源汽车属于新生产物,大众的关注度是要远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的。而近年来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现象更加重了购车者对于人身安全的担忧,如2022128日,一辆比亚迪唐DM-i在静止停放下自燃起火;2022722日,中国台湾某艺人因人为疏忽导致Model X撞上隔离带后,发生了燃烧。由于电池的特殊性,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速度是比燃油车快很多的,这就意味着一旦起火,留给乘客的逃生时间非常短,而这也是很多人最担心的问题。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市面上新能源汽车大都购买时间不长。假使再过一段时间,随着这些车的车龄越来越长,车辆“自燃”现象的出现概率会越来越频繁。

其实,“自燃”这个锅也不能单纯丢给电池,毕竟存在其它造成自燃的原因,比如充电习惯。为了追求充电效率,很多人在给新能源车充电时会优先选择快充,但快充也意味着“热失控”的风险提高了,这就给自燃埋下了隐患。总的来说,短期内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风险是很难完全规避的。到2022年一季度结束,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891.5万辆,根据这项数据计算出来,新能源汽车的自燃比例大约为万分之0.72。然而反转来了,传统燃油车发生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之间,这个数值比新能源汽车高很多。这个数字应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换句话来说,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其实比燃油车低。但也要明白,只用数字来谈安全性是不合理的,毕竟眼下的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两个硬伤:起火后逃生时间短和车龄短。

解决策略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面对当前的技术瓶颈,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加大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可设立特定鼓励企业技研发术人员的研发基金,鼓励技术创新。我们应积极加强与外界尤其是个人或国外科研机构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强强合作,强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借鉴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竞争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仍旧滞后,我国政府可以采用提高新能源基建财政投入,也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让企业承建基础设施并给予企业一定时间的使用和经营权,相关合同结束后再归政府进行统一安排,这样既缓解了地方财政的压力又不拖慢新能源相关基础设施的整体布局。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扩大充电设施的覆盖范围和提高充电速度都是重中之重。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充电设施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充电桩的兼容性和使用效率,避免出现专车专用、充电桩不少但只能服务少数车型的现象。此外,我国还应加强电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电网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

关于成本问题,当前直接有效的方法有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和政府补贴奖励降低成本两种。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加强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与协作,扩大生产规模,降本增效、薄利多销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政府应增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成本。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依旧激烈,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品牌建设支持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同时,政府可结合当前市场大环境进行适当推广,提高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和合作,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市场。

结论与展望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同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实现更高更快的发展。同时,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阻碍进行了简要分析。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数据的更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

© 天津科技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1152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61号

Baidu
map